4月28日上午,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0级杰出校友、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事业部工艺员徐超被授予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,并出席表彰大会。

深耕一线,匠心突破技术壁垒
自2004年踏入中原内配,徐超便与气缸套结下不解之缘。面对“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气缸套”技术难题,他日夜坚守铸造线,历经上千次试验,甚至因取样受伤仍带伤攻关,最终突破传统材料极限,开发出系列高性能环保气缸套,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他主导研发的磷铌铸铁气缸套、蠕墨贝氏体气缸套等多项成果为内燃机节能降碳奠定基础,累计获国家授权专利28项,用技术革新诠释工匠精神。
绿色先锋,引领低碳转型
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徐超率先瞄准甲醇、氢燃料发动机技术空白。他带领团队历时两年攻克低碳气缸套耐腐蚀、高强度技术瓶颈,首创铸铁缸套及制造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,产品累计销售2.3万只,助力绿色甲醇燃料发动机应用推广。
革新工艺,智造效率革命
面对铸造模具效率低、成本高的行业痛点,徐超创新研发组合式离心铸造模具,将模具寿命提升5倍、换模时间缩短至5分钟,产能翻倍。这项技术应用十余年,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。他主持改建试验线、优化工艺流程,以“小创新”撬动“大产能”,彰显一线工程师的智慧与担当。
氢启未来,抢占能源新高地
2020年,徐超投身公司氢能项目,三年间足迹遍布全国氢能基地,调研技术、攻坚设备,即使疫情阻隔也未曾返乡。2024年,他牵头建成首条金属双极板中试产线,实现年产50万组产能,为氢能源汽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二十年如一日,徐超以“择一事终一生”的执着,从一线工人成长为绿色智造领军人才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的技艺,更是敢于破局、引领未来的时代担当。这份荣誉,是对他坚守与创新的最高礼赞,更激励着中原内配人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砥砺前行。